首頁|必讀|視頻|專訪|運營|制造|監(jiān)管|大數據|物聯網|量子|元宇宙|博客|特約記者
手機|互聯網|IT|5G|光通信|人工智能|云計算|芯片報告|智慧城市|移動互聯網|會展
首頁 >> 大數據 >> 正文

分貝通SAAS企業(yè)大數據體系建設經驗分享

2022年8月9日 15:24  CCTIME飛象網  

簡介:本文將介紹分貝通在大數據領域的一些建設經驗。分貝通在ToB領域是一個年輕的公司,成立六年多,大數據體系剛剛建立一年多,整個團隊不到二十人,整體的大數據建設處于初級和摸索的階段。本次將總結在大數據業(yè)務上的實踐和思考,希望給大家?guī)韱l(fā)。

分享嘉賓:吳榮彬 分貝通 大數據部負責人

導讀:本文將介紹分貝通在大數據領域的一些建設經驗。分貝通在ToB領域是一個年輕的公司,成立六年多,大數據體系剛剛建立一年多,整個團隊不到二十人,整體的大數據建設處于初級和摸索的階段。本次將總結在大數據業(yè)務上的實踐和思考,希望給大家?guī)韱l(fā)。

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:

● 公司介紹

● 大數據建設背景

● 大數據建設方案

● 大數據應用場景

公司介紹

先簡單介紹一下分貝通。

我們平常公司中可能會遇到這種場景,比如出差時通過公司OA或郵件進行審批,然后去訂機票、火車票、酒店等,到了目的地之后很多費用還要自己墊付,回來再通過發(fā)票報銷,發(fā)票數量多且金額大,時間耗費多;同時對公司而言,因為要對接很多外部平臺,對企業(yè)和員工而言都是非常麻煩的。

分貝通致力于解決企業(yè)這方面的痛點,除了差旅這部分大的支出,我們也希望在所有的支出管理場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,實現企業(yè)在預算、審批、交易、報銷的全流程閉環(huán)。對員工而言,所有支出都在一個平臺,可以不用墊資和發(fā)票,使用非常便捷。對企業(yè)而言,可以做到事前預算管理,事中費用控制,事后自動報銷,極大的減輕了財務和行政的工作量。

前提是分貝通需要提前去對接不同的供應商,比如酒店供應商、用車供應商等。在某些場景,分貝通還在建立自己的供應商體系,包括自營的酒店、自營的商城。經過六年多的發(fā)展,該模式得到了投資人和市場的認可,現在服務于數千家客戶,業(yè)務增長迅速,融資的規(guī)模也比較可觀,目前在企業(yè)服務領域算是獨角獸的存在。

大數據建設背景

我們公司的大數據部門去年才成立,之前整個公司數據底層建設比較匱乏,所有數據都是通過業(yè)務研發(fā)團隊去支撐,業(yè)務研發(fā)除了很多自己的產品功能迭代以外,還要排期去做數據支持。整體體驗較差,一個業(yè)務上線需要一到兩個月。這可能是所有ToB公司必經的一個階段,ToB公司一開始的數據量可能不是特別大,不像ToC公司一開始就有自己的大數據團隊,隨著ToB公司的發(fā)展,數據量變大后,對大數據團隊建設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。

這是我們去年業(yè)務部門的需求,可以看到整個團隊在底層數據方面的需求處于井噴的狀態(tài),未來可能有更多更細的需求。

對于一個ToB公司來說,基本上可以把客戶旅程分為六個階段:認知、教育、選擇、支付、使用、增購。這是我們基于硅谷藍圖的SaaS獲客模型優(yōu)化后的劃分,對整個國內ToB行業(yè)也有參考意義。認知:當我們想談一個客戶,首先要讓客戶了解分貝通。我們通過廣告或者電銷團隊去做一個初步的接觸,這個叫做認知。教育:當有一定需求,客戶想起分貝通這個公司,會聯系你做深度的交流和拜訪,這時是深度教育的階段,讓客戶了解我們能夠解決他的什么問題。選擇:通過多家的對比選擇了分貝通。使用:交付使用。增購:發(fā)現有一些其他功能還不錯增加購買,或者到了使用年限后繼續(xù)購買。

分貝通整體可以歸為三類部門,第一是業(yè)務部門,包括銷售、渠道、市場、客戶成功等;第二是運產部門,即運營+產品的業(yè)務研發(fā)部門,包括商城、商旅、費控、支付;第三是職能部門,包括產研、人力、財務。這三大部門對數據的需求不太一樣,對各個階段的需求也會有區(qū)別。

業(yè)務部門對數據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。其中一個場景是客戶簽約,客戶購買了很多應用場景的模塊,有些模塊用得很好,有些模塊用得很差,客戶成功團隊希望知道哪些應用場景重點在用,哪些開通了也不用,還有哪些用戶在流失等等,這些都是對數據的需求。

運產部門對數據的核心要求在整個業(yè)務過程中存在卡點,希望我們通過數據去告訴它。

對于職能部門,產研關心的是產品上線后是否有人在用,用的怎樣,是否能做ABtest。人力關心的是現在的員工關注的點是哪些,是薪酬還是福利。財務關注的是現在的財務報表,數據的準確性如何,跟流水是否對得上,需要很明確的被告知,以上這些都是公司對數據的需求,各種各樣且非常強烈。

基于以上業(yè)務背景,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術來滿足業(yè)務的需求,從業(yè)務和技術兩個角度來考慮。首先,從業(yè)務方面考慮,當時團隊剛剛組建,人手比較匱乏,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有限,因此我們的架構的應用成本要特別低,功能盡量簡單,這樣才能更多地進行業(yè)務思考和數據賦能。同時,由于業(yè)務已經發(fā)展到一定階段了,對數據的需求已經比較迫切了,因此我們要快速的拿到結果。另外,從技術上考慮,原有技術數據已經上云,因此我們必須選擇云端的解決方案,這樣有利于數據的傳輸。同時,我們有很多的數據來源表,但是數據量還比較小,數據量在TB規(guī)模,對實時的要求沒有那么高。

在不考慮自建IDC的前提下,當時擺在我們面前有三個選擇:第一個是比較成熟的云端的組建,阿里的MaxCompute+Hologres+實時計算Flink版+大數據開發(fā)治理平臺DataWork,第二個是云上開源的組建EMR,第三個是什么都不用,在云上自建Hadoop集群。這三個方案各有優(yōu)缺點,第一個方案的好處是應用成本嫁接給阿里云,但應用成本較高。第二個方案是比較折中的方案,有一定的靈活性,但是在運維上也需要一定的專業(yè)性。第三個方案需要招聘非常專業(yè)的應用團隊來組建自己的Hadoop集群,這在當時來看不太可行。最后綜合來看,我們選擇了方案一。

大數據建設方案

技術架構選型結束后,我們開始從內部梳理大數據建設的整體體系,逐步進行大數據建設。與大多數大數據體系架構類似,底層是多源數據連接,往上做數據清洗,再往上進行離線和實時的數據存儲與計算,到數據倉庫的建設,再到上面的應用層的建設,左邊是組織流程規(guī)范的一些保障。

其中一些實踐方面的細節(jié)和總結值得分享。比如數據分析,對于ToB的公司來說是很大的一個模塊,這里的數據分析是指對外的數據分析,希望對現有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。在組織架構上我們將數倉和數據分析分成兩個團隊,數倉團隊負責整個ODS和DWD層的建設,數據分析團隊負責上層的DWS層和ADS層的建設,這是橫向的切分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數倉團隊可以更好地關注底層數據的質量,需要更多地跟研發(fā)打交道,數據分析團隊只需要對數據分析負責,而數據分析師可以更加關注整個數據的應用和業(yè)務的應用。這兩個團隊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技能,而且可以互相監(jiān)督。除此之外,實時和離線不分開的好處是對于大家的技術發(fā)展而言,技術棧比較完整。

在流程和規(guī)范方面,我們當時面臨的挑戰(zhàn)是內部的業(yè)務線特別多,有十幾個業(yè)務線,不僅多,并且復雜,比如用車業(yè)務線,與滴滴的業(yè)務線相似。每個業(yè)務線的表很多,每個業(yè)務之間又是獨立開發(fā)的,規(guī)范需要統一,數據質量也有很大差異,是非常棘手的問題。但是同時我們也有先發(fā)優(yōu)勢——從零開始建設,所以我們當時確定一個原則,一定要邊建設邊治理而不是先建設后治理。我們摸索出了一套從業(yè)務需求到開發(fā)到上線的標準的動作,也就是所謂的SOP。比如將每周二、每周四作為固定的評審時間,評審的內容都是按照自己的內容自己的模板準備好,每次評審都有記錄,上線的時候根據評審記錄來看它是否完成是否需要修改,保證流程規(guī)范治理好。

一件事情做到60分是很簡單的,比如數倉的建立比較簡單,但是要做到極致,真正做出一個好的數倉,90分的數倉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。

有了對于大數據整體體系的流程與思路以后,落地就需要工具的支持,下面介紹一下數據建模的工具,F在我們用的是阿里云的DataWorks智能數據建模,我們去年底參加了他們的公測,今年開始正式使用。DataWorks智能數據建模最大的好處是,我們會把整個數倉的規(guī)劃和最終模型的產出做一個強關聯,模型可以直接生成物理表,發(fā)布成功后也可以直接生成簡單的ETL代碼。之前我們在應用開發(fā)環(huán)境之前用SQL去建模,結果大家之間的標準不統一,就是一個人治的過程。有了DataWorks以后我們就變成了法治,通過工具實現了對整個數據的強治理,與原來相比,我們建模的便利性可能會差一些,比如想建一個數據匯總表,首先要建一個原始指標才能建立派生指標,然后搭建表模型,再關聯數據標準,這個流程相對而言會變長,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會不太習慣。雖然單個點的流程變長,但是整體效率提升了,數倉團隊都非常接受這種規(guī)范。對數據倉庫的長期建設而言,一些標準與規(guī)范的事前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,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上圖是數倉整體架構。在技術架構方面,現在仍然是非常典型的一個lambda架構,離線與實時是分開的,結果在Hologres做了一層匯聚,有用到一些輔助的數據庫如MySQL和ES來存儲業(yè)務和標簽的數據。這里有一些基于我們業(yè)務場景的使用建議,數據應用鏈Hologres與MaxCompute有離線實時一體化的能力,Hologres存在兩種表存儲的方法,一個是數據不導出,直接加載MaxCompute表作為外表,一個是數據導入Hologres成為內表。我們BI報表的業(yè)務場景是對外的,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數據的穩(wěn)定性是需要首要保證的,所以我們更多地采用Hologres內表方式去訪問ODS的數據而不是外表方式,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不小心將表的結果變更,如果是外表,BI工具只有在客戶訪問的時候才暴露出這種問題,但是采用內表的方式在推數的時候就會發(fā)現問題,就可以避免線下穩(wěn)定性的問題。另外,我們每天都需要數據更新,我們不是每天都更新整個Hologres里面的表數據,因為這樣效率會比較低,可能引起服務中斷。我們的方案是建立一個臨時的外表,生成臨時的內表去替代線上表,這樣速度是非常快的,因為整個Hologres做了線路的優(yōu)化,效率非常高,直接去替代線上表,這樣對線上幾乎沒有影響。

再來介紹一下算法方面的經驗。先說一下Batch Mode的離線模型,我們目前使用的是阿里云的機器學習PAI來滿足日常的建模場景,這個圖是非常典型的數據流過程。首先樣本經過實景化到ODS上面,在MaxCompute上進行清洗和加工,最后也會實景化到一些表,在模型訓練階段去開發(fā)、訓練整個模型,訓練完后有兩種選擇,一是不需要線上部署,只需要做一些離線的大表預測,可以通過Designer去做一些數據的部署數據湖到整個ODS的table里。第二是如果想做模型的線上服務,同樣可以把模型輸入到OSS層上面,通過EAS組件進行服務,這個是我們現在用的比較多的離線模型的數據流程。

接下來是實時模型的流程,比如推薦等模型場景,對模型的實時性要求比較高。有一些比較通用的組件,比如Flink、kafka等進行數據的處理、特征的處理。模型的訓練階段先做一個模型的轉化,離線的模型轉化成實時的模型,然后進行訓練評估,最后掛到線上去訓練和替換,這里跟剛才的離線是不太一樣的。

ToB企業(yè)與ToC企業(yè)的技術選型區(qū)別

分貝通是典型的ToB企業(yè)。ToB和ToC企業(yè)存在一些差異,可以從三個方面來了解。首先是用戶群體,對于ToB來說,購買決策和使用性都是不一樣的,買一個軟件可能是財務的決策、KP的決策,但是員工在用。ToB企業(yè)的用戶粘性更高,一般按年簽約,公司已購買員工必須使用,同時對用戶有很強的專業(yè)性要求,針對不同的企業(yè)、角色,整個系統的設計是完全不同的,甚至相同行業(yè)相同崗位的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。ToC的采購決策者是個人,用戶不滿意可以放棄使用,粘性相對較低,用戶群體相對公眾化,用戶對軟件的需求有非常多的共性。

在應用場景方面,ToB的場景非常豐富,我們做的只能解決客戶在生產過程當中某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問題,無法覆蓋它所有方面的問題,因為專業(yè)性太強,一個問題的處理流程往往會很長,ToB在國內還沒有千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。ToC比較簡單,滿足大家日常生活中的需求,例如吃、穿、住、行、玩,很容易在這一領域誕生千億美金的獨角獸互聯網公司,這決定了這兩個企業(yè)的企業(yè)規(guī)模。

在業(yè)務流程方面, ToB領域業(yè)務流程都很長,通常申請審批交易結算等等,一次交易涉及到很多環(huán)節(jié),但是ToC相對簡單,例如網購下單僅需幾秒鐘,非常簡單。

以上就是ToB和ToC企業(yè)的區(qū)別,也就決定了以下的技術特點,ToB的數據量相對較小,在做數字化轉型的時候,包括我們自己,數據量還是TB級別,處于中小規(guī)模,但是業(yè)務相對復雜,對數倉的建模能力要求較高,需要了解業(yè)務后才能更好地去建模。整個作業(yè)的處理時間會比較短,我們現在的作業(yè)基本在分鐘級別,因此我們的容錯恢復很快,對于技術框架的選型要求會低一些,選錯了后面還有翻盤的機會。但對于ToC來說,基礎架構完全不一樣,一旦選錯了或版本需要升級,代價會非常高昂,這是在做數倉這兩種模型的區(qū)別。

未來展望,可以分為兩個方面,一個是業(yè)務方面,希望可以識別公司更多的數字化轉型場景,我們希望通過產品化和平臺化更好地幫助公司去做業(yè)務化、智能化的事情;同時推進業(yè)務的BP機制,推動業(yè)務的緊密合作,數據中臺也要深入到業(yè)務中去,去了解業(yè)務內在的東西而不是等著業(yè)務提需求;現在更多的是報表類的支撐,希望未來發(fā)展為報告、智能化產品的支撐;雖然分貝通是企業(yè)支付的場景,但更多的是差旅方面,差旅是很復雜的過程,比如說出一次差,要做很多的決策,我們希望探索更加智能的用戶體驗,降低決策成本。

在技術層面,隨著技術和數據的不斷積累,對實時的數據要求越來越高,我們在實時與HTAP這塊,會做一些深度的探索;現在的業(yè)務比較流行湖倉一體化,之前沒有這種需求,現在我們需要管理語音、文本等大量數據,需要去解決非結構化數據儲存和管理;第三是批流一體化,我們使用的是lambda架構,應用比較精簡但是存在開發(fā)和運維上成本的重復,我們希望在這些方面繼續(xù)探索來統一整個數倉,真正實現存儲和數倉統一的架構,減少額外的成本,這將是我們未來探索的幾個方向。

編 輯:T01
聲明:刊載本文目的在于傳播更多行業(yè)信息,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如網站內容涉及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本站聯系電話為86-010-87765777,郵件后綴為#cctime.com,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,進行的“內容核實”、“商務聯系”等行為,均不能代表本站。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
相關新聞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人物
工信部張云明:大部分國家新劃分了中頻段6G頻譜資源
精彩專題
專題丨“汛”速出動 共筑信息保障堤壩
2023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
中國5G商用四周年
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
CCTIME推薦
關于我們 | 廣告報價 | 聯系我們 | 隱私聲明 | 本站地圖
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© 2007-2024 By CCTIME.COM
京ICP備08004280號-1  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
公司名稱: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未經書面許可,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、鏡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