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“流年不利”來形容蘋果近來的處境,再合適不過了。比如4月底蘋果發(fā)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,今年1月到3月蘋果的營收和利潤都大幅下滑,iPhone營收同比也大跌。而硬件層面的頹勢,也在影響著蘋果的策略——讓其轉向服務側。但蘋果發(fā)力服務側,并不意味著自身就能高枕無憂。
就在5月中旬,蘋果再遭重創(chuàng)。美國最高法院就關于蘋果App Store的反壟斷案件,以投票表決5對4票的結果裁定蘋果敗訴,允許iPhone用戶繼續(xù)起訴蘋果。如果蘋果不能把控App Store這“一畝三分地”,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或將是致命的。與此同時,還有可能引發(fā)連鎖反應——讓安卓商店迎來劇變,甚至動搖APP的既有生態(tài)!
最高法院判蘋果敗訴!App Store生命基線或被沖擊
App Store對蘋果究竟有多重要?從一組數據,我們或可以一窺究竟。
據Sensor Tower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盡管Google Play在應用下載量方面具有相當巨大的優(yōu)勢,但蘋果App Store的收入卻要遠超前者。去年App Store所產生的466億美元總收入比Google Play的248億美元高出88%,也比App Store在2017年的收入增長了20.4%?梢哉f,App Store和iPhone一樣,都是蘋果的“生命基線”,是一定程度上反映蘋果走勢的“晴雨表”。
但是目前App Store最基礎的規(guī)則,正在受到強勢沖擊。在2011年,一群iPhone用戶起訴聲稱蘋果在銷售iPhone應用上的壟斷人為地抬高了價格。因為蘋果強制要求用戶從App Store中下載App,并向開發(fā)者收取30%的抽成。而這樣的舉措,會導致開發(fā)者將費用轉接給用戶。他們表示,如果能有更多渠道或在公開市場上下載App,那么價格會更低。
但是蘋果始終認為,用戶從技術上說是從應用開發(fā)者那里購買應用程序,而開發(fā)者才是蘋果應用商店的直接客戶。根據早些時候被稱為伊利諾伊布里克的法律原則,產品的“間接購買者”沒有資格提起反壟斷訴訟。但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后,美國最高法院已經駁斥了蘋果的觀點。
這也意味著,用戶就是蘋果App Store的直接客戶。同時,用戶也可以繼續(xù)起訴蘋果。當然,這并不意味著蘋果App Store就是壟斷者,之后的訴訟還將繼續(xù)進行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用戶已經贏了撕開App Store既有商業(yè)模式的口子——已經延續(xù)多年的分成比例,或將松動。
連鎖反應之下,安卓商店或迎來風暴
一旦最終用戶要求降低App銷售抽成的訴訟并被法院支持,那么蘋果的整個應用生態(tài)將受到巨大沖擊。這樣一來,App Store中的App價格有望降低,或許不會再出現價格比同類安卓應用高上許多的情況。不過在連鎖反應之下,安卓商店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。
不可否認的是,多數iOS上的APP質量還是高于安卓系統上的——這也給了開發(fā)者制定高價的底氣。如果蘋果抽成比例減少,開發(fā)者可能會將價格在兩個系統中持平,這對于安卓手機廠商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。說不定用戶會因為后續(xù)使用費用的相同,而選擇iPhone。
從另一個角度看,目前下載安卓App的渠道有很多——手機廠商推出的,與手機捆綁在一起的安卓商店;各類第三方企業(yè)推出的應用商店,也占據著一定市場份額;用戶還可通過App官網等,直接下載App。而繁雜的渠道,也有著各不相同的分成比例。安卓渠道抱團的可能性極低,可能會難以正面對抗革新后的App Store。
當然,另外一種可能性是App Store的變化,會引發(fā)安卓商店抱團求生。它們的集中化程度有望進一步提升,以此來鞏固自身在市場中的位置、強化自身的存在感。
小程序攪局,App既有生態(tài)正發(fā)生劇變
此外,App Store和安卓商店目前還面對新的對手——小程序。不需下載、無需安裝,且背靠眾多互聯網巨頭的小程序,正在構建一個加速成熟的生態(tài)。從功能性上看,小程序已經能夠取代App的絕大部分功能。從使用體驗上看,隨用隨走的特性讓小程序更適合快節(jié)奏的工作與生活。
雖然現在的小程序更多地像是App的一種補充形態(tài),但隨著前者的不斷進化與嬗變,大有取代App的勢頭。而隨著小程序的攪局,App的既有生態(tài)正在發(fā)生劇變——重要性正在下降。相信在未來,App和小程序將會有一番激烈的纏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