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據外媒報道,蘋果從泛泰公司收購了12項與手機有關的專利。而泛泰公司曾經是韓國僅次于三星和LG的第三大手機廠商。
從諾基亞、愛立信,到摩托羅拉、黑莓,再到現(xiàn)在的泛泰,曾經的手機市場佼佼者,不論當初如何“叱咤風云”,但都未能改變自身最終敗下陣來的命運。
再看國產手機市場,曾經的“中華酷聯(lián)”格局已經被打破,IDC發(fā)布的報告數據顯示,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、蘋果、華為、OPPO和vivo。
華為、OPPO、vivo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“第一梯隊”,但是,不論這三家,抑或小米、金立、魅族等其他國產手機品牌,都無法確保自身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。
那么, 當國產手機廠商出現(xiàn)“倒閉”或“離場”時,它們還能剩下些什么?是否還有可能成為類似蘋果等手機廠商爭相收購技術的對象之一?
昔日韓國第三大手機廠商兵敗,專利資產成“香餑餑”
相關信息顯示,泛泰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000多件專利,在智能手機市場遭遇滑鐵盧之后,泛泰開始出售其資產,包括其專利資產。
2016年10月,泛泰將230項專利轉讓給了韓國首爾的長期合作伙伴“Goldpek創(chuàng)新公司”,蘋果也從這家公司收購了若干專利。
來自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公告顯示,蘋果在2017年5月22日接手了泛泰12項技術專利,主要與移動通信有關系。
值得注意的是,泛泰還持有類似手機防盜、指紋識別、防水技術等在內許多高價值專利。
由此可見,雖然泛泰基本要退出手機市場競爭了,但是,由于其自身重視技術研發(fā)和專利積累,在其離場時,它曾經做出的技術貢獻還能換取到合理的商業(yè)回報。
國產廠商成全球智能手機新勢力,但未來“遺產”會有啥?
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化中,前五名中有三家來自中國,如果是算前十名的話,估計來自中國的廠商將不少于七家。簡單說,國產廠商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勢力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不論是漩渦中的酷派,還是爭議聲中的樂視手機,抑或其他品牌,當它們因各種因素無法繼續(xù)參與市場競爭時,它們到底還能剩下那些資產可以變現(xiàn)?
比如,小米作為互聯(lián)網手機廠商代表,其出貨量一度非常領先,但是,自從在印度卷入與愛立信的專利侵權訴訟后,其陸續(xù)卷入各類專利糾紛,手機出貨量也一度受到影響。
在小米發(fā)展過程中,從不太重視研發(fā)再到發(fā)力專利布局,甚至是專利收購等,小米的知識產權策略變得更加務實和貼近實際。
不過,值得注意的是,小米研發(fā)或專利申請的質量還有待持續(xù)提升。
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(以下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)已公開的“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”顯示,過去幾年間,小米共有30件實用新型專利被他人發(fā)起無效宣告,其中,15件專利被宣告全部無效,7件專利被部分宣告無效,僅有8件專利被維持有效。
顯然,如果小米旗下的自主研發(fā)技術或專利質量都是如此情況,那么,未來小米如果也因各種因素退出手機市場時,它的專利恐怕就無法像諾基亞或泛泰一樣,會成為其他手機廠商爭相收購的對象。
這些專利質量的評估還僅是限定在國內市場,對于國產手機廠商在國外市場的專利質量或價值,可能也存在類似的問題。
品牌和專利:已成為昔日手機巨頭們最大的“遺產”
不論是昔日全球手機巨頭諾基亞,還是昔日韓國手機代表泛泰,它們在手機市場的相繼隕落,都在重復驗證著一個樸素道理:沒有常勝不敗的將軍。
但是,諾基亞等巨頭雖然退出了手機市場的直接競爭,但是,它們的品牌和專利依舊影響著整個智能手機市場。
即便是蘋果,面對諾基亞發(fā)起的專利攻勢,照樣敗下陣來并簽署專利許可協(xié)議繳納專利許可費。
而諾基亞將其品牌授權給其他廠商繼續(xù)生產制造銷售手機,不論手機最終銷售如何,諾基亞的品牌許可授權收益已經落袋為安。
包括品牌和專利在內的這些無形資產,恰是諾基亞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寶貴財富,而這正是值得國產手機廠商學習和效仿的關鍵所在。
類似的還有黑莓、夏普等品牌,通過資產出售或品牌授權,依舊可以“借尸還魂”以原品牌、新廠家的形式回歸手機市場。
而當一些國產手機在市場競爭中消失后,它們最終會消失的無影無蹤,還是其品牌和專利資產依舊能為企業(yè)帶來持續(xù)收益,必將成為考驗國產手機廠商“含金量”的重要指標。
因此,如夏花般爛漫的一些國產手機品牌,必須重視品牌和專利的積累,不要只做“零部件組裝廠”或“渠道商”,一旦喪失創(chuàng)新能力,資金鏈緊張或渠道體系崩塌,恐怕很快就會陷入隕落通道難以起死回生。
(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,長期關注互聯(lián)網、知識產權及電子商務等相關政策、法律及監(jiān)管問題。郵箱:lijunhui0602#163.com,微信號:lijunhui0602,微信公號:lijunhui0507)